"); //-->
肿瘤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血管介入治疗(血管内****物灌注术、血管内栓塞术、血管内栓塞化疗)和经皮介入治疗(非血管性微创治疗),其中后者又包含微创冷热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内镜腔镜治疗等。微创消融术中,射频、微波(热消融)、氩氦冷冻消融技术在临床使用上已经非常普遍和成熟。
近年来,介入肿瘤领域市场竞争愈发火热,包括波士顿科学、美敦力、强生、西门子(瓦里安)等医疗器械巨头都布局了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的业务管线。
日前,推出全球首创复合式冷热消融设备 “康博刀” 的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 “海杰亚”)宣布完成 5 亿人民币 C 轮融资。
就此,生辉联系到海杰亚联合创始人、总裁罗富良先生,请他分享了康博刀背后的研发历程以及对于未来的展望。
“国货之光” 全球首创冷热消融系统
肿瘤微创消融治疗是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对肿瘤直接应用物理治疗,以消灭或彻底破坏肿瘤为目的,使整个肿瘤完全凝固坏死、失去活性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主要包括冷消融和热消融两种模式。
早期的冷冻消融技术以氩氦冷冻消融(简称 “氩氦刀”)为主,通过冰冻 - 溶解循环,目标细胞将受到直接性和间接性的损害。整个过程中,该技术设备最高温可达 20-40℃,最低温到 - 140℃。冷冻消融具有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高、副作用低、适应症广等优势。
常用的热消融技术 —— 射频消融(RFA),通过射频能量使病灶局部组织产生高温(80℃以上),使癌细胞蛋白质变性、脂质层溶解、细胞膜破坏致组织细胞凝固性坏死。
单一的低温冷冻或高温热疗虽然能对肿瘤组织起到杀灭作用,但在临床应用和市场发展上都存在着较大局限性。
“单纯低温冷冻治疗,容易术后针眼出血,如果探针温度不够低,治疗的低温区不够大,则可能被治疗部位不会被彻底破坏;在高温热疗时,人体疼痛感非常强,很多病人不耐受,且血液循环有可能因为热刺激而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沿血管扩散。另外还有高温烧灼血管的风险。” 为了弥补二者在技术层面、临床使用中存在的缺陷,生物传热学家刘静归国后于 1999 年在北京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低温生物与医学实验室,准备自主研制国产肿瘤冷冻消融设备。
“这其实是十分困难的”,海杰亚医疗联合创始人、总裁罗富良进一步说道,“国际上有诸多研究机构一直在尝试高低温技术的结合应用,比如,一些团队尝试在冷冻技术上结合射频,但是由于冰球周边阻抗不均匀,会造成局部加热不均匀;通过分子振荡摩擦生热的微波,在冷冻条件下无法实现;还有针尖使用电阻丝加热等方案,在实际操作上都不是很理想。”
而康博刀巧妙地采用冷热双相变,能量直接传导的技术方案:用常见易获得的液氮作为主要工质,使其在针尖气化形成超低温冷冻环境;通过高温无水乙醇蒸汽液化释放热量,实现快速升温,设备冷、热疗模式切换可达秒级。
2010 年,刘静团队联合海杰亚进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康博刀” 产业化,推出国际上首个实现集深低温冷冻治疗与高强度热疗功能于一体的产品。
2017 年,康博刀在国内获批上市,可用于肺癌、肝癌、肾癌、胰腺癌、前列腺癌、骨肿瘤、软组织肿瘤、乳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
2020 年初,最新一代康博刀及配套探针产品获得欧盟 CE 认证。目前,已在北大肿瘤医院、复旦肿瘤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天津肿瘤等国内各大肿瘤治疗中心开展临床应用。
相较于传统冷冻消融技术,康博刀既保留了肿瘤超低温冷冻消融疗法原本的技术优势,又能够通过冷热疗模式快速切换实现从最低温- 196℃到 80℃更大幅度的治疗温差跨越,在肿瘤组织内产生的剧烈热应力并形成热冲击,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损伤更严重,加重肿瘤缺血坏死,也解决了癌细胞种植性转移的问题,适用于 80% 以上的癌症。
低成本推动国内市场
早在 1999 年,冷冻消融治疗技术已经进入市场。但由于此类高端医疗设备被美国、以色列地区的大牌厂商长期垄断,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道路举步维艰。
“无论是从技术结合角度还是从产品设计上,我们已经走在了领域的前沿。但是制造国产设备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扫清以往在国内市场铺展肿瘤介入治疗面临的障碍。”
技术垄断带来的高昂的使用成本形成了一大阻碍。对于大多数医疗领域产品来说,新技术在具备更有效、更安全的优势的同时,往往也是新科技、新材料和高成本的代名词。康博刀在设计之初就在考虑成本问题。
传统冷冻消融设备依赖进口,售价近千万。而且所用的高纯度氦气依赖于进口,不仅存储和运输不易,还是昂贵的国家战略物资,长期使用下来极易造成医院亏损。而康博刀采用易获取的液氮替代氩气和氦气,能够大幅降低来自设备和使用耗材的成本。
“而且成本问题也涉及到老百姓医疗收费、纳入医保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相比传统肿瘤治疗手段,患者使用康博刀肿瘤治疗的综合支出将得到大幅降低,普遍降低可达 1/3 以上。” 据罗富良介绍,北京近年来大力发展生物医****产业,给予很多政策支持,整个行业发展非常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新产品的物价老大难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在全国也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从上市到现在,康博刀已经在国内九个省市获得了物价的审批,进展显著。
而对于一款治疗技术来说,能否进医保是对技术成熟程度,以及临床表现的一大考验。罗富良提到,“目前康博刀在国内才刚进入市场不久,希望能够将其尽早纳入医保。如果进展顺利,不仅产品用量能得到指数级的增长,对于患者而言也是重大利好。”
全面布局国内肿瘤消融市场
肿瘤消融技术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 14 亿的人口基数中每年仅完成手术二、三十余万例。而欧美国家大约 10 亿人口,年手术量大约二百万例。在日本,进行肿瘤微创消融手术与外科手术的比是 4:1。微创消融技术的前景之广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各类癌症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 2020 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 457 万例。巨大的癌症患者基数将为肿瘤消融技术带来机会,国内肿瘤消融市场还有极大的空间等待挖掘。
对此,罗富良认为,“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哪怕是提升很小的百分比,释放的市场空间都会非常大。但是在那之前,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创新医疗设备企业来说,还有很多短板要补。”
以往国内高端的医疗器械大多依赖进口,这部分产品依托于成熟的市场推广体系和强大的销售渠道,在产品推广方面已经相当成熟。而国产创新的高端医疗器械由于技术的首创性,这种创新医疗器械在注册过程中没有参照,在医生群体中又缺乏市场认知、认同。为了论证新产品有效并且安全,企业的设备研发数据、临床试验要设计得更加严谨和完善,才能得到注册端、市场端的一致认可。
“临床医疗是非常讲究证据的,康博刀在研发阶段已经具备扎实的评价验证工作基础,包括临床试验也是按照最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去做。通过开展广泛学术研究和推广,让医生认同新产品,从而推进肿瘤微创消融治疗。”
关于康博刀未来的市场布局,罗富良表示,“除了学术推广之外,海杰亚还将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模拟真实的临床使用环境,提高用户粘性,并为基层医院培养技术人才。另外,在完成物价、医保等市场准入工作后,希望最终‘自上而下’地贯通国内市场。”
截止到目前,在全国包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京中医****大学东方医院等近百家知名医疗机构使用康博刀开展高低温复合微创新技术,累计完成手术数千台。
“目前这类技术在一线城市大医院中已经得到了认可,我们的产品在设计之初就定位在二甲(含)以上的医疗机构。包括对于手术医生来说更简易的操作门槛和更低的成本等等。在初步完成国内三甲医院推广之后,我们还是希望把这个产品用到基层去,助力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国家健康规划目标。”
到目前为止,海杰亚已经建立起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研发平台,并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中国知名院校研究机构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关于公司下一步的计划,罗富良表示将主要分为三个方向来进行:
“对于康博刀纵深上的发展来说,主要致力于在后续的康博刀产品中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将人工智能技术、手术规划系统、实时导航穿刺这些特征结合到产品中去;在经血管肿瘤介入方向上,包括肿瘤介入的一些管材、栓塞材料等,这些也是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此外横向上围绕我们的低温技术平台我们也在做一些应用领域的延展,将在心血管房颤消融等方向进行拓展。所以公司将来会围绕肿瘤微创和低温医学方向进行全面布局,将海杰亚打造成一个平台型企业。”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