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中芯国际上市首日暴涨逾200%,华为禁令仍是隐忧
深科技 | 2020-07-17 20:56:14    阅读:93   发布文章

就在科创板开市将满一周年之际,中芯国际在 2020 年 7 月 16 日这一天,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688981.SH),成为科创板首家回归 A 股的境外已上市红筹企业,也是 A 股科技股龙头企业和市值最高的半导体企业之一。

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的发行价为 27.46 元 / 股,以 95 元 / 股的价格开盘,上涨幅度超过 200%,市值突破 6000 亿左右波动,中芯国际成为 A 股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

中芯回归 A 股,也是近十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 IPO,上一次有如此级别的 IPO 算是 2010 年中国农业****募资 685 亿元。
46 天敲定 IP
中芯国际在 15 日晚举行答谢晚宴,董事长周子学、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首席财务官高永岗,以及中芯国际的客户与供应商等都代表出席该上市仪式。
周子学在上市仪式讲话中表示,此次以红筹架构回归 A 股科创板,充分体现了境内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包容,体现了科创板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上市后,中芯将进一步借助境内资本市场力量,加速创新和发展,推动公司成长,并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以回报广大投资者的信任。
中芯国际问鼎科创板,也创下了科创板目前最快的 IPO 纪录。从 IPO 申请获受理到上市交易,只花了 46 天的时间就达成。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5 月 5 日,中芯宣布将于科创板 IPO;6 月 1 日,上交所正式受理,3 天后进入 IPO 问询环节;面对上交所提出的 29 个问题,中芯仅用 4 天时间即交出答卷;6 月 19 日,上交所宣布首发获通过。用了 19 天时间,中芯就完成了从交易所受理到通过全过程。

中芯的成立,紧系着台积电
大家对于 2000 年就成立的中芯国际并不陌生,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也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实现 14 纳米 FinFET 工艺量产的晶圆代工企业。
当年,原本在德州仪器担任建厂部门主管的张汝京,因为德州仪器企业转型之故,不再密集盖厂,张汝京就决定到台湾成立当时继台积电、联电之后的另一家晶圆代工厂:世大积体电路。
然而,在大股东主导下,最后世大卖给了台积电,传出整个交易案中,张汝京是最后一刻才知情。因此,他并不愿留在台积电继续任职,于是在 2000 年左右转往上海,在浦东张江高科园区创立了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在张汝京之后的首席执行官有王宁国(曾任美商应用材料华人最高主管)、邱慈云(曾任台积电晶圆厂厂长)等,现在为赵海军与梁孟松;其中,梁孟松曾担任台积电、三星研发部门的高阶主管,也是带领中芯在 14nm 工艺技术上突破的关键者。
中芯国际目前有六座晶圆工厂,2020 年一季度末合计月产能 47.6 万片(约当 8 寸晶圆)。
其中,上海、天津、深圳有三座 8 寸晶圆厂,合计产能 23.3 万片,主要生产 90nm 及以上的技术节点产品。
12 寸晶圆厂方面,北京有两座成熟工艺 12 寸厂,合计产能约 23 万片(约当 8 英寸)。其中,中芯北方可生产 28nm 技术节点产品。
在先进制程方面,14nm 及以下的工艺技术产品在中芯南方进行量产。
再者,中芯南方和中芯北方均为合资工厂,合资方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等。除此之外,另有两座参股的 8 寸晶圆厂:中芯宁波和中芯绍兴,分别生产高压模拟、射频前端和光电集成等特种芯片以及 MEMS / 功率器件等。

中芯国际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地位如何?根据调研机构 IC Insights 统计,2018 年纯晶圆代工行业全球市场销售金额排名中,中芯国际位居全球第四、大陆排名第一,市场份额 6%,与第二、三名的格芯、联电差距甚小,但龙头台积电的全球占有率为 59%,呈现寡占局面。
中芯国际为了追赶 14nm 以下的先进制程技术,这几年大举投入研发费用。
追赶 7nm 以下先进制程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从研发费用和占营收比例来看,中芯国际在全球所有晶圆代工厂中,是占比营收最高的。以 2019 年为例,台积电研发费用为 211 亿元、营收比例  9%;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为 47 亿元、营收比例高达 22%。
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之路,曾经在 28nm 关口上卡了许多年。近两年在 14nm 工艺技术上开始突破,2019 年已宣布 14nm 工艺量产,更开始布局 N+1 等更先进的制程技术。
先进制程是一条 “烧钱” 的道路。每 18 个月晶体管数量增加一倍的摩尔定律早已钝化。
业界也常常戏称,上述那一条只是摩尔第一定律,其实还有一个摩尔“浅规则”,也就是第二定律,即先进制程的盖厂成本也是倍数增加。
现在要开发先进制程,除了研发成本垫高,一座先进制程的基本晶圆厂厂房也都是百亿美元起跳,但全球客户不断在整并,数量是越来越少,难怪联电、格芯相继宣布不玩了,不再开发 7nm 以下技术。
中芯国际一路挺进先进制程技术,未来全球能提供 7nm 技术工艺以下的半导体厂如凤毛麟角,仅剩中芯国际、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因此这张门****格外珍贵且具意义。

华为禁令仍是隐忧
中芯国际在此时刻登陆科创板,在整个中国科技产业史上,占据重大意义,不少人以 “全村的希望” 来看待此事,因为中芯还可以拉动整个半导体产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活络起来。
不过,未来仍需要注意两个方向。首先,在中美关系交锋下,中芯已经在招股书中 “明示”,基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未来可能无法对“若干客户” 提供晶圆代工服务,业界推测所谓的 “若干客户” 是指大客户华为。
基于美国的限制,全球所有的半导体厂,只要有用到美国设备机台,在为华为代工之前,必须先向美国提出申请。
因此,可以说是全球所有半导体厂都被限制住了,虽然最近很多人在讨论建立 “100% 非美系” 生产线的可能性,但目前机率非常小。
中芯若不能为华为代工,会产生一个问题。因为中芯许多的产能规划、新技术合作,都是与华为紧密绑在一起,如果无法为华为代工,是否会影响公司之后的营运,或是新技术产品开发?这一点要再观察。
另一点是光刻机大厂 ASML 无法提供最先进的极紫外光 EUV 机台。
中芯多次解释,目前在研发的 7nm、N+1 工艺技术都不需要用到 EUV 机台,因此不影响研发进度。
其实不用 EUV 技术和机台也是可以进入 7nm 工艺研发,主要是用多重曝光技术(Multi-Patterning),但成本会高一些。像是台积电第一版本的 7nm 工艺,就没有用 EUV 技术。
不过,长期来看,先进制程要一路研发下去,且具备成本竞争力,关键机台 EUV 的问题还是要解决。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